台江民俗文化探索─踏溯台江建庄《二百年》拓墾文化路徑
---走入地方,看見台灣

人氣:308 人
課綱

不折扣課程
學術/社會 公民素養
地方學
民俗文化資產
- Facebook
- Google+
Pinterest

課程資訊
- 上課時間:
- 每週 二 晚上07:30~09:50(第一次上課日期:04 月 11 日)
- 開課地點:
- 台江文化中心(台南市安南區安吉路一段207號)
- 招生人數:
-
20 人
- 課程收費:
-
- 總學分費:2 學分 0 元(12 週課程 / 一次上課 3 小時)
- 學期報名費:新生:200 元; 舊生:150 元
- 保證金:不論對象均必收 1000 元
- 旁聽費:
每次 300 元
- 其他資訊:
- ●國定假日停課一堂,以下課程順延!
112年4月01日(六)-4月05日(三)清明節連續假期
112年5月1日(一)勞動節
112年6月22日(四)-6月25日(日)端午節連續假期
●補班補課日:3/25(六)、6/17(六),班級決定是否如期上課

授課老師
- 最高學歷:
-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碩士
- 現職:
- 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長,台南市榮譽職社區規劃師
- 相關學經歷:
- 曾任記者、編輯,從事成人學習、台江文化、河川環境教育、寫作等教學研究工作。
*教學經歷
2009年社區大學特優課程(學術類)─高雄第一社大「公民新聞寫作」教師
2011年台灣學優良教案─「台江民俗文化工作坊」
2012社區大學暨社區學習組織特優課程(學術類)─台南社大「尋找寫作滋味:公民寫作」教師
*文學創作得獎記錄
2001文建會文學講古─鄉鎮故事徵文首獎《台江十六寮》得主

關於這一門課
1.為什麼想開這門課?希望帶領學員共同學習甚麼
我們有一個夢-倡議公民史學,你我都是家鄉在地歷史及文化的報導者
走在台灣的土地上,
走在故鄉的土地上,
我們是學習者,我們是守護者,我們是研究者,我們是發現者,我們是報導者,我們先行者,
記錄城鄉風貌,發現日常生活,探究未來之路
我們是行路者,回觀過去,前瞻未來
實踐理想,解放知識,共創一所走路的學校
我們即將攜手試行,走一趟台江先民的拓墾之路
那是城鄉的交界,奮鬥的庶民史!
從台江公民史學運動,為文化立都的台南,注入環境的、在地的、多元的環境史觀。
用紙筆,用相機,用你我的心眼,觀察記錄反思這一路的人事地物
重回土地,與人民走在一起,共創生活新世界。
值此台江建庄二百年,台江民俗文化總結倡議公民史學的經驗知識,結合數位參與,發展公民共筆討論,為當代的在地寫常民歷史,共同關心討論在地環境及文化,期能讓歷史學習成為真實的日常生活實踐,重建台江十六寮社區共同體。
2.修此門課需具備什麼條件?
有學習有保庇,在地人應知在地事!
願意與人共學討論,關心人群社會,願意走路運動,願意拿起筆與相機進行田野訪問調查。
3.上課的方式是怎麼進行的?學生可以有什麼收穫?
室內課程進行「行路者」田野採訪訓練
室外課程進行「行路者」田野調查
同學可以用走路的方式貼近土地,認識台江在地文化
學習製作台江數位講義,分享田野發現,協助台江中小學推動本土教育。
※【課程中老師可視學員的需要與學習進度,保有調整課程的權力】
4.如何取得學分?(評量方式)
上課出席狀況(20%)
共讀文章、對話討論參與情形(30~40%)
數位講義(30~40%)
評量分數比例,學員可依自我學習進度調整比例輕重。
---------------------
若遇三級防疫無法到校上課,改為Google meet 遠距授課。
5.備註&推薦書目
本課程進行田野踏查,時間在課堂上另行討論公布。
台灣府志(台灣省文獻會)
台江內海及其庄社(吳茂成/台南市文化局出版)
台灣早期歷史研究(聯經出版)
台江民俗文化數位教材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AxIPNVHmZdWoT-Rv1HPk2g2_NE-9TSV

各週課程規劃
- 第 1 次課程
-
第 1 次
2023-04-11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公民史學-課程說明&防疫宣導
-
1.防疫宣導影片
請學員上課前自主量體溫,進教室前先勤洗手、戴口罩。
https://reurl.cc/exMKGL
2.師生相見歡
3.課程說明與學習方法討論
一、公民史學的倡議與實踐-課程安排與教學方式討論
二、台江建庄二百年概說-台江環境史觀「流域與信仰」及文化路徑
三、文化學習的日常實踐-文化學習日的專題探索安排
-
吳茂成
- 第 2 次課程
-
第 2 次
2023-04-18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重回歷史現場-探索台江拓墾家族生命史及其文化路徑
-
1.日久他鄉變故鄉-陪伴親友探究家族故事的文化生命力
2.導讀台江十六寮拓墾家族故事及文化路徑
-
吳茂成
- 第 3 次課程
-
第 3 次
2023-04-25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重回歷史現場-探索台江拓墾家族生命史及其文化路徑
-
1.日久他鄉變故鄉-陪伴親友探究家族故事的文化生命力
2.導讀台江十六寮拓墾家族故事及文化路徑
-
吳茂成
- 第 4 次課程
-
第 4 次
2023-04-30
(日)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踏溯台江的散步學-台江到府城的大道公文化香路
-
1.作為認識社區的台江民俗文化-從海尾大道公信仰文化,踏溯台江到府城的拓墾文化路徑
2.行路見學-海尾到甕城腳、下大道(經集福宮、崇福宮、聚福宮)。請攜帶筆記本、相機(攝影機/錄音筆)。
3.本次行路見學,以走路結合公車進行,實際體驗海尾鄉親奉請大道公到下大道良皇宮謁祖的文化路徑。
-
吳茂成
- 第 5 次課程
-
第 5 次
2023-04-30
(日)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踏溯台江的散步學-台江到府城的大道公文化香路
-
1.作為認識社區的台江民俗文化-從海尾大道公信仰文化,踏溯台江到府城的拓墾文化路徑
2.行路見學-海尾到甕城腳、下大道(經集福宮、崇福宮、聚福宮)。請攜帶筆記本、相機(攝影機/錄音筆)。
3.本次行路見學,以走路結合公車進行,實際體驗海尾鄉親奉請大道公到下大道良皇宮謁祖的文化路徑。
-
吳茂成
- 第 6 次課程
-
第 6 次
2023-05-16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導讀
-
1.守護土地的台江流域信仰
2.大道公拓墾神話-北線尾大道公、學甲二大帝
3.水沖成坔-台江十六寮溼地型村落社會。
4.水難成神的歷史現場-淵海佛祖、愛鄉護土的十二佃神榕、拜溪墘
5.兵解成神的台江內海古戰場
6.空難成神的飛虎將軍
7.愛鄉護水的平安戲、大道公燈
-
吳茂成
- 第 7 次課程
-
第 7 次
2023-05-23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導讀
-
1.守護土地的台江流域信仰-從台江古地圖、家族史、神話故事,認識台江內海形成與變遷的過程,認識海洋台灣開發的地理變遷。
2.大道公拓墾神話-北線尾大道公、學甲二大帝
3.水沖成坔-台江十六寮溼地型村落社會。
4.水難成神的歷史現場-淵海佛祖、愛鄉護土的十二佃神榕、拜溪墘
5.兵解成神的台江內海古戰場
6.空難成神的飛虎將軍
7.愛鄉護水的平安戲、大道公燈
-
吳茂成
- 第 8 次課程
-
第 8 次
2023-05-30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導讀
-
1.守護土地的台江流域信仰-從台江古地圖、家族史、神話故事,認識台江內海形成與變遷的過程,認識海洋台灣開發的地理變遷。
2.大道公拓墾神話-北線尾大道公、學甲二大帝
3.水沖成坔-台江十六寮溼地型村落社會。
4.水難成神的歷史現場-淵海佛祖、愛鄉護土的十二佃神榕、拜溪墘
5.兵解成神的台江內海古戰場
6.空難成神的飛虎將軍
7.愛鄉護水的平安戲、大道公燈
-
吳茂成
- 第 9 次課程
-
第 9 次
2023-06-06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踏溯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
-
台江十六寮拓墾行路見學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1823年曾文溪改道,台江內海遂成海埔地,台江拓墾先民展開二次移民,建庄結社,搭寮興學,形成台江十六寮。這堂課程以踏溯台江的走讀見學方式,進行戶外踏查,深度體驗了解台江十六寮文化及其地理環境變遷。
-
吳茂成
- 第 10 次課程
-
第 10 次
2023-06-13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踏溯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
-
台江十六寮拓墾行路見學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1823年曾文溪改道,台江內海遂成海埔地,台江拓墾先民展開二次移民,建庄結社,搭寮興學,形成台江十六寮。這堂課程以踏溯台江的走讀見學方式,進行戶外踏查,深度體驗了解台江十六寮文化及其地理環境變遷。
-
吳茂成
- 第 11 次課程
-
第 11 次
2023-06-20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地圖繪製
-
台江十六寮拓墾行路見學《經驗討論》
歷史未寫聽講古,台江民俗文化乃是台江歷史研究的核心,這堂課程帶領同學整理經驗,從古地圖描繪,從在地認識台江史觀的拓墾精神,倡議保境護生,守護家園行動。
-
吳茂成
- 第 12 次課程
-
第 12 次
2023-07-04
(二)晚上07:30~09:50
台江文化中心
-
台江建庄二百年的歷史現場及文化路徑地圖繪製
-
台江十六寮拓墾行路見學《經驗討論》
歷史未寫聽講古,台江民俗文化乃是台江歷史研究的核心,這堂課程帶領同學整理經驗,從古地圖描繪,從在地認識台江史觀的拓墾精神,倡議保境護生,守護家園行動。
-
吳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