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26【報名需備資料


    ● 新生報名| 請準備 一吋照片1張 、身分證件正本備查、報名註冊費200元、學分費。
    ● 舊生報名| 請準備 學員證、報名註冊費150元、學分費。
    ● 設籍...[詳全文]

  • 2024-12-26【線上報名的操作方式


    ★ 舊學員登入系統:帳號、密碼皆為個人的「身份證字號」(英文字大寫)
    ★ 點選欲報名的課程,再點「我要線上報名」,之後再按確認繳費。
    ★ 領有身...[詳全文]

  • 2024-12-09【114年第一學期,報名須知(114/3/3起開課)


    ● 12/29(日)上午9:00起 新舊生 同步開放 線上報名/線上轉帳
    ● 12/30(一)起 開放 現場報名
    ● 部份課程分時段開放線上報名,請見報名須知,以取得線...[詳全文]

:::

★我們,在環境現場 ---第一線守護環境的精采故事

線上課程,9/18開課
人氣:325 人 人氣:325 人 下載課綱PDF 課綱 不折扣課程 不折扣課程 學術/自然 環境永續
確定開課 確定開課 未開放線上報名 未開放線上報名
課程資訊 課程資訊
上課時間:
每週 三 晚上07:00~08:50(第一次上課日期:09 月 18 日)
開課地點:
使用線上教學(請見課程內容說明)
招生人數:
50 人
課程收費:
  • 總學分費:0 學分 0 元(5 週課程 / 一次上課 2 小時)
  • 學期報名費:新生:200 元; 舊生:150 元
  • 保證金:對於免收學費者(低收入或身心障礙)收取 1000 元
  • 旁聽費: 每次 0 元
授課老師 授課老師
最高學歷:
每學期邀請自然環境領域的專家學者
現職:
相關學經歷:
每學期邀請自然環境領域的專家學者
關於這一門課 關於這一門課
1.為什麼想開這門課?希望帶領學員共同學習甚麼
此系列課程我們特別邀請台灣各地具備環境現場經驗的工作者,他們以實際行動去守護美好的自然生態,甚至為此奮戰並付上代價,究竟他們經歷了多少精彩故事?又是甚麼原因讓他們如此堅定?過程中又遇過怎樣艱難的挑戰及選擇?希望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讓我們能受到啟發,共同守護自己所在的環境現場,此次會安排廢棄物議題及惡地生態兩個方面的環境工作者來跟大家分享。
2.修此門課需具備什麼條件?
-對於自然環境現場發生的故事有興趣者
-習慣參與線上講座者
3.上課的方式是怎麼進行的?學生可以有什麼收穫?
每個月的第三個禮拜三,以線上Google Meet授課,可以透過課程了解第一線環境工作者的精彩生命故事,知道該如何共同守護這個美麗的島嶼。
4.如何取得學分?(評量方式)
出席、參與過程、彼此分享。
5.備註&推薦書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o2X2yTsZ8&t=546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rWzq5yD-M&t=3353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AtzifGGDo&t=527s

各週課程規劃各週課程規劃
  • 日期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
  • 授課講師
  • 第 1 次課程
  • 第 1 次 2024-09-18
    (三)晚上07:00~08:50
    線上
  • 環保鐵娘子
  • 陳椒華素有「環保鐵娘子」之稱,於反台南永揚掩埋場案遭黑道打傷,仍絲毫不退卻妥協,過去推動《水保法》修法,並投入核四公投、防電磁輻射公害防治,發起守護全台水資源等環境運動,也倡議奠定了台灣「廚餘資源化」的基礎,2017年榮獲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2020年當選立委後,四年來舉辦1200場記者會、公聽會、協調會同時透過修法為環境發聲,期間高度關注廢棄物議題,與台南社大環境小組共同揭露後壁爐渣案、學甲爐渣案、屏東鍇霖案、彰化焚化爐底渣菇寮等廢棄物案件,此次也邀請她分享以當過立法委員的角度來看,台灣廢棄物問題的解決方向。

    講師:陳椒華 前立法委員/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
  • 自然與環境學程講師群
  • 第 2 次課程
  • 第 2 次 2024-10-16
    (三)晚上07:00~08:50
    線上
  • 深耕廢棄物議題的專家
  • 為環保團體中廢棄物污染議題的專業工作者,曾在化工廠擔任工程師,後來以化工專業帶領反焚化爐運動,與各地團體與社區的共同努力,停止了總共十座焚化廠的興設,並鑽研塑膠毒害研究,督促政府減塑,發起反「毒塑膠」聚氯乙烯(PVC)運動,曾引領零廢棄政策,促使環保署提出《垃圾處理方案檢討與展望》,制定零廢棄目標,近期持續推動「永久化學品」PFAS(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的全面納管,於2024年榮獲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此次也邀請他以自身專業分享台灣廢棄物的問題及解決方向。

    講師:謝和霖 看守台灣秘書長
  • 自然與環境學程講師群
  • 第 3 次課程
  • 第 3 次 2024-11-20
    (三)晚上07:00~08:50
    線上
  • 惡地生態-厚圓澤蟹
  • 劉烘昌研究陸蟹已34年,過去國內對於陸蟹的基礎研究幾乎是由他所建立,墾丁的陸蟹繁殖高峰期多集中在雨季,而且不同種類的陸蟹,降海繁殖時間亦不同,由於不同陸蟹的釋幼時機不同,他常常會需要夜晚甚至大半夜出門,扛著將近20公斤的裝備,在崎嶇不平、高度落差又濕滑的漆黑海岸與珊瑚礁岩間行走跳躍,他的團隊多年來已陸續發表了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4種新種陸蟹,發現墾丁的歧異度在全球已知的陸蟹棲地中高居世界第一,遲了研究外也持續推動陸蟹的棲地保護及護蟹行動,此次也邀請他帶大家認識生活在泥岩惡地,台灣最耐旱的陸蟹-厚圓澤蟹。
  • 自然與環境學程講師群
  • 第 4 次課程
  • 第 4 次 2024-12-18
    (三)晚上07:00~08:50
    線上
  • 惡地生態-白蟻
  • 李後鋒研究白蟻十多年,同時建立了很完整的白蟻資料庫,還發表了數個新物種,2024年一月就發表了「綠島新白蟻」與「白足樹白蟻」兩個新物種,如今光是在台灣的白蟻,就有五科二十三種,近期更確認除臺灣家白蟻及格斯特家白蟻兩種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入侵種白蟻之外,有形態不同的雜交白蟻,發現地點都在臺中,其帶來的影響及危害還須進一步研究,他未來也致力於推動台灣白蟻誌書寫與出版計畫,彙整目前所知白蟻生物學資訊,提供一部台灣白蟻研究全方位指南給研究人員及一般民眾,此次也邀請他帶大家認識穿山甲的主要食物來源-白蟻。
  • 自然與環境學程講師群
  • 第 5 次課程
  • 第 5 次 2025-01-15
    (三)晚上07:00~08:50
    線上
  • 惡地生態-穿山甲
  • 孫敬閔目前於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擔任助理教授,雖畢業於東海大學政治學系,不過由於天生對動物的熱情,使他毅然決然在研究所及攻讀博士班時選擇野生動物相關專業,十五年前於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工作,開始接觸到穿山甲發覺因為台灣對於穿山甲的研究寥寥無幾,要救治穿山甲十分困難,讓孫敬閔開始進行穿山甲野外研究,由於穿山甲夜行性及獨居的習性,再加上數量稀少,大大增加研究難度,然而抱著願能以研究經驗給予受傷穿山甲幫助的信念,堅持十幾年走到現在,除了研究及救傷,近年他也致力於與淺山地區的社區合作推動「保育在地化」,此次也邀請他帶大家認識生活在淺山的神祕物種-穿山甲。
  • 自然與環境學程講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