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說什麼?[5/7開]
---台灣短篇小說的多種讀法
人氣:166 人
課綱
學術/人文 公民素養
- Facebook
- Google+
Pinterest
課程資訊
- 上課時間:
- 每週 三 晚上7:00~8:50(第一次上課日期:05 月 07 日)
- 開課地點:
- 後甲國中(東區林森路二段260號)
- 招生人數:
-
20 人
- 課程收費:
-
- 總學分費:1 學分 1000 元(9 週課程 / 一次上課 2 小時)
- 學期報名費:新生:200 元; 舊生:150 元
- 保證金:對於免收學費者(低收入或身心障礙)收取 1000 元
- 講義費:50 元
- 旁聽費:
本課程不開放旁聽
授課老師
- 最高學歷:
-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 現職:
- 褲子裡有松鼠工作室/負責人
- 相關學經歷:
- 琉球國中國文科專任教師 、我的創意作文教室作文老師 、三隻魚文化教育專案管理
書寫花蓮文學創作獎助計畫、書寫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入選九歌一〇二年度小說選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佳作、高雄青年文學獎、屏東文學獎、台南文學獎首獎
關於這一門課
1.為什麼想開這門課?希望帶領學員共同學習甚麼
本身身為文字創作者,同時也想推廣閱讀,故開設此課程,希望能從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故事」,甚至進一步進行創作。
相較於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較難出版,市面上也較難取得,故希望透過閱讀與討論不同作家的短篇小說作品來了解這項藝術形式,並從中有所收穫,也希望能帶給學員更多不同的視角,甚至進一步進行創作。
2.修此門課需具備什麼條件?
想學習如何欣賞小說,認識台灣小說作品以及作家。
喜好閱讀,平時已有閱讀習慣,或對台灣的短篇小說感興趣者。
3.上課的方式是怎麼進行的?學生可以有什麼收穫?
每週一篇短篇小說,介紹該篇作者後,與學員討論作品內容。可從中收穫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並嘗試從不同的群體出發思考,亦能學習相關寫作技巧。
4.如何取得學分?(評量方式)
閱讀文本,積極參與討論。
5.備註&推薦書目
上課時,老師會準備講義文本; 支持創作與好作品,最好的方式是買書與閱讀,學員可先到書店或圖書館找到文本,事先閱讀,然部分文本或許未曾出版,可閱覽該作者其他作品作為背景知識。
各週課程規劃
- 第 1 次課程
-
第 1 次
2025-05-07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總論
-
討論短篇小說的定義,以及為何要閱讀短篇小說、短篇小說能做到什麼事?並為接下來每週開展的短篇小說做準備。
-
陳建佐
- 第 2 次課程
-
第 2 次
2025-05-14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殖民之下如何是好?讀賴和〈一桿秤仔〉
-
以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為始,討論在壓迫下的人民與族群問題。
-
陳建佐
- 第 3 次課程
-
第 3 次
2025-05-21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家族紛爭如何解?讀陳凱琳〈細妹仔〉
-
陳凱琳,客家人,此篇收錄於《藍之夢》,如何透過視角的轉換賦予老調新的聲音?又要如何反轉?同時也討論小說中的語言使用問題。
-
陳建佐
- 第 4 次課程
-
第 4 次
2025-05-28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原住民的視角?讀巴代〈沙金胸前的山羊角〉
-
巴代,卑南族人,來自臺東大巴六九部落,此篇主要探論法律與族群文化之間產生何種問題。
-
陳建佐
- 第 5 次課程
-
第 5 次
2025-06-04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散文與小說的邊界?讀簡嫃〈口紅咒〉
-
老牌作家簡嫃,此文收錄於1996年散文集《女兒紅》,雖屬散文,但多篇已是散文與小說的混血體,同是探討女性在家族中的位置與抉擇。
-
陳建佐
- 第 6 次課程
-
第 6 次
2025-06-11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小說與散文的邊際?讀陳建佐〈視線〉
-
陳建佐,現居臺南,以散文的角度寫小說,試圖模糊兩者之間的邊界。
-
陳建佐
- 第 7 次課程
-
第 7 次
2025-06-18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誰是留下來的人?讀謝瑜真〈擱淺的人〉
-
謝瑜真,臺南灣裡人,描述臺南地區的城鄉差距,以在地的視角審視留在此處的人們。
-
陳建佐
- 第 8 次課程
-
第 8 次
2025-06-25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男女差異與婆媳之間?讀王席綸〈像你這樣一個麻煩〉
-
王席綸,臺南人,2024鍾肇政文學獎長篇小說正獎得主,透過男女之間的差異重新看待婚姻背後的相關議題。
-
陳建佐
- 第 9 次課程
-
第 9 次
2025-07-02
(三)晚上7:00~8:50
後甲國中
-
年輕人關注的社會議題?讀陳禹翔〈像我們憂傷的漫才村〉
-
陳禹翔,臺南人,年僅二十已獲得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台中文學獎首獎,透過年輕世代的視角觀看,對社會議題產生更多的想法。
-
陳建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