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一號攝影社

人氣:1361 人
課綱
- Facebook
- Google+
Pinterest

課程資訊
- 上課時間:
- 每週 六 上午09:00~10:50(第一次上課日期:09 月 28 日)
- 開課地點:
- 海尾朝皇宮椪舍學堂(海中街101巷10號椪舍學堂)
- 招生人數:
-
35 人
- 課程收費:
-
- 總學分費:1 學分 0 元(10 週課程 / 一次上課 2.6 小時)
- 學期報名費:新生:200 元; 舊生:150 元
- 保證金:不論對象均免收 1000 元
- 旁聽費:
本課程不開放旁聽

授課老師

關於這一門課
1.為什麼想開這門課?希望帶領學員共同學習甚麼
(1)為培訓台江的數位紀錄人員,為了讓攝影班學員有充分學習與應用的機會,周老師發起籌設「台江一號攝影社」,希望本社能夠讓社員充分學習並應用攝影技巧,參與並紀錄台江活動。
(2)本社有四大宗旨:學習、分享、參與、發聲。
(3)近期目標:充實學員攝影技巧與數位紀錄的能力。
中遠期目標:紀錄台江,建立網路平台。
2.修此門課需具備什麼條件?
熱愛攝影、熱愛台江。
3.上課的方式是怎麼進行的?學生可以有什麼收穫?
(1) 每學期設定兩個攝影主題,請講師講解及實際進行攝影。
(2) 邀請相關領域師資授課,加強學員攝影技能。
(3) 參入"攝影隊",配合台江活動,進行攝影記錄。
(4) 將攝影作品集結、發表。
4.如何取得學分?(評量方式)
5.備註&推薦書目
上課時間:09:00-10:50
上課地點:海尾朝皇宮
社費:
新社員500元
舊社員450元
社服250元(已購買者可免)
PS.一律著社服參與外拍活動以及支援社大活動攝影記錄。

各週課程規劃
- 第 1 次課程
-
第 1 次
2013-09-28
(六)上午09:00~10:50
海尾朝皇宮
-
期初社員大會
-
1.本學期課程大綱介紹
2.社員交流
PS.每堂課請務必攜帶寶貝的相機到場!
-
郭威志(社長)
- 第 2 次課程
-
第 2 次
2013-10-12
(六)上午09:00~10:50
海尾朝皇宮
-
外拍-夕陽
-
夕陽
上午:0900-1050
夕陽的拍攝技巧教學。
下午:1630-1830
前往七股關海樓進行外拍練習。
顯示詳細地圖
-
郭威志(社長)
- 第 3 次課程
-
第 3 次
2013-10-26
(六)上午09:00~10:50
海尾朝皇宮
-
外拍-夕陽
-
上午:0900-1050
夕陽的拍攝技巧教學。
下午:1630-1830
前往安平四草大橋進行外拍練習。
顯示詳細地圖
-
郭威志(社長)
- 第 4 次課程
-
第 4 次
2013-11-09
(六)上午09:00~10:50
海尾朝皇宮
-
作品賞析、研討
-
社員作品賞析、研討
-
郭威志(社長)
- 第 5 次課程
-
第 5 次
2013-11-23
(六)上午09:00~10:50
海尾朝皇宮
-
外拍-夜景
-
上午:0900-1050
夜景的拍攝技巧教學
下午:1730-2000
南科迎曦湖
顯示詳細地圖
-
郭威志(社長)
- 第 6 次課程
-
第 6 次
2013-12-14
(六)上午09:00~10:50
海尾代天宮
-
攝影講座---紀實攝影
-
主題:紀實攝影
講師:蔡希妍 (舞則飛)
https://www.facebook.com/wuzefe
蔡老師是三重地區專注人文、紀實攝影的攝影師,她長期關注城市、性別、弱勢族群等議題。希望能藉由蔡老師的經驗,引領大家探足台江的類似領域。平平是紀實攝影,蔡老師肯定會給大家瞠目結舌的體驗,上過楊錦煌老師的紀實攝影的夥伴,本講座更是不能錯過。
-
郭威志(社長)
- 第 7 次課程
-
第 7 次
2013-12-18
(三)上午09:00~10:50
民生綠園
-
外拍-夜景
-
與台江分校溪頂寮照相好好玩學員一同前往
台灣文學館、民生綠園、太平境練習夜拍
顯示詳細地圖
-
郭威志(社長)
- 第 8 次課程
-
第 8 次
2013-12-28
(六)上午09:00~10:50
海尾朝皇宮
-
作品賞析、研討
-
社員作品賞析、研討
-
郭威志(社長)
- 第 9 次課程
-
第 9 次
2014-01-11
(六)上午09:00~10:50
海尾朝皇宮
-
期末社員大會
-
期末社員大會、幹部交接
-
郭威志(社長)
- 第 10 次課程
-
第 10 次
2013-11-25
(一)上午09:00~10:50
海尾朝皇宮
-
攝影講座
-
主題:作品分享
講師:許淵富
人物介紹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513
許老師一位充滿歷史意識的攝影家,希望表達以往走過的路程,雖然有高有低,但是此途徑正是台灣攝影發展的板塊,告訴我們台南攝影,在台灣攝影發展是有所站立的位置。因我們不是相機的附屬品,必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發揮攝影人的智慧。相機只是媒材,人才是攝影真正的掌控者,缺少了人,攝影只是攝影,單獨的機械,冰冰冷冷,無法表達奔放的萬物,只能透過人的生命,我們才能夠結合及顯現萬物真實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