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31【線上報名的操作方式


    ★ 舊學員登入系統:帳號、密碼皆為個人的「身份證字號」(英文字大寫)
    ★ 點選欲報名的課程,再點「我要線上報名」,之後再按確認繳費。
    ★ 領有身...[詳全文]

  • 2023-12-31【113年第一學期,報名須知(113/3/4起開課)


    ● 1/1(一)上午9:00起 新舊生 同步開放 線上報名
    ● 1/2(二)起 開放 現場報名
    ● 部份課程分時段開放線上報名,請見報名須知,以取得線上以及現場報名...[詳全文]

  • 2021-12-29【報名需備資料


    ● 新生報名| 請準備 一吋照片1張 、身分證件正本備查、報名註冊費200元、學分費。
    ● 舊生報名| 請準備 學員證、報名註冊費150元、學分費。
    ● 各校區...[詳全文]

:::

★生態台灣系列講座

人氣:409 人 人氣:409 人 下載課綱PDF 課綱 不折扣課程 不折扣課程
確定開課 確定開課 未開放線上報名 未開放線上報名
課程資訊 課程資訊
上課時間:
每週 六 上午09:00~11:50(第一次上課日期:09 月 12 日)
開課地點:
後甲國中(東區林森路二段260號)
招生人數:
60 人
課程收費:
  • 總學分費:0 學分 0 元(6 週課程 / 一次上課 0 小時)社團合作課程
  • 學期報名費:新生:200 元; 舊生:150 元
  • 保證金:對於免收學費者(低收入或身心障礙)收取 1000 元
  • 旁聽費: 每次 0 元
授課老師 授課老師
最高學歷:
私立勤益專科學校(二年制)/2003年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植物生態學(學分班)
現職:
台南社區大學/河溪專案經理
相關學經歷:
2000年0601~2000年1231: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教育專員。
2001年0101~2007年0228:台南縣官田鄉-水雉復育區-研究助理,擔任水雉生態棲地復育工作、水生植物培育及研究、人工濕地營造。
2007年0301~2009年0131:任職台南市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專案經理,負責與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防治環境污染計畫」結盟之執行工作。
2009年0201~2010年0930:台南縣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研究員
2010年1001~至今:任職台南市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負責水資源專案計畫之執行工作(山林保育及水資源議題)。
2014年7月13日~2016年7月23日:「台灣護樹協會」第一任理事長
2014年9月起:發起人,號招台南市民關注台南市新營區長勝營區-綠色隧道搶救,2016/03/28獲台南市賴清德市長確認保留綠色隧道。
2014年9月起:發起人成員之一,號招一群台南市民組成「飛雁公民行動聯盟」參與台南市「開放決策」首案執行委員會,2017/02/15台南市政府正視於市政會議中表態全區保留不予開發。
2015~2019年:透過綠盟-崔愫欣執行長、環境權基金會執行長-凃又文及陳采邑律師牽線,2014年開始規劃及施工進行一系列【為黑暗部落點燈】之送電到部落行動任務,完成大同部落(15戶+集會所)、大禮部落(6戶)、神山部落(達巴里蘭森林復育基地1處)、舊好茶部落(2棟石板屋)、舊筏灣部落(15戶石板屋)、佳暮部落(賴孟傳-綠色森林1處)、大社部落(武棟等2戶)。
2015年起:協助校園團契解決魏牧師建立的「橄欖山」基地工務局進行公園化改造過程,保留魏牧師歷史文物及部分建物。
2016年11月起:發起人成員之一,成立民間NGO組織聯盟「守護沙崙農場」。
2017年12月起:以推動小組核心成員成立以歸國學者「廖桂賢老師」為召集人的「台灣河溪網」進行監督改變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
2017年12月起:與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成立『台南河溪小組』進行每個月調查一條台南市的野溪。
關於這一門課 關於這一門課
1.為什麼想開這門課?希望帶領學員共同學習甚麼
1.政府在2017年由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計畫,預計花費840億元,卻大量水泥及不必要的河溪治理工程。
2.獲得相關知識性及探討民眾如何關注及關心、參與監督政府。
2.修此門課需具備什麼條件?
1.抱持願意學習與認識台灣環境生態的興趣,堅實不斷的學習及探討不同主題態度。
2.歡迎願意進一步了解台灣生態環境家園者。
3.上課的方式是怎麼進行的?學生可以有什麼收穫?
由講師分享講述,後段進行討論,學員可獲得第一手相關議題的最新直接資訊,一起共同來關心及參與台灣的未來生態環境。
4.如何取得學分?(評量方式)
5.備註&推薦書目
「好城市」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廖桂賢
各週課程規劃各週課程規劃
  • 日期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
  • 授課講師
  • 第 1 次課程
  • 第 1 次 2020-05-23
    (六)上午09:00~11:50
    後甲國中
  • 台灣生態系-西南部
  • 主講:楊國禎(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
    台灣島位處冬季東北季風及夏季西南氣流洗禮,因兩百多座高山攔截不同季節的豐沛水氣與季風,又因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等不同氣候型態,提供台灣成為生物多樣性第二豐富度全球排名。
    我們特邀請植物分類學者楊國禎老師,為我們解析西南部的台南生態系,透過楊老師豐富的台灣生態學識引導著我們一起來探討亞熱帶氣候型態的台南生態。
  • 吳仁邦
  • 第 2 次課程
  • 第 2 次 2020-06-20
    (六)上午09:00~11:50
    後甲國中
  • 台灣山林保育
  • 主講: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執行長,從放棄教職及暫擱下書畫的柔軟實力,將人生精華時段轉化成硬實力帶領「地球公民基金會」夥伴群長期投入到捍衛台灣環境山林等環境保育運動,相繼參與棲蘭山及監督政府反制林相變更及枯立倒木、不公義的礦場開採等政府偏斜荒唐措施,特邀主力在山林保育的李執行長為我們解析台灣山林開發史,也分享及共同探討未來台灣山林保護的路程與契機。
  • 吳仁邦
  • 第 3 次課程
  • 第 3 次 2020-07-25
    (六)上午09:00~11:50
    後甲國中
  • 地面型光電的綠綠衝突何解?
  • 主題:陳郁屏(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籌備會執行長)
    台灣自2016年5月起推動能源轉型政策,預計在2025年達到「非核減煤」的目標,其中最受矚目的挑戰是如何將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從4.8%提高到20%,具體目標設定為太陽能光電20GW及離岸風力5.5GW。首期「太陽能光電2年推動計畫」到2018年底累積設置高達1.7GW,而「109年太陽能光電6.5GW達標計畫」則進一步將農漁畜電共生列為發展重點。然而,由於光電開發申請無須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在各地陸續出現生態衝突與社會爭議,這類「綠綠衝突」是各國能源轉型的必經之路,而台灣正可藉此機會審視調整國土空間規劃治理的制度與方法。 陳郁屏執行長對環境的關懷融合了人類健康、社會公義、環境倫理、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等跨域視角,她的新協會企圖從空間的觀點探討環境的系統性議題,活絡公民社會的政策參與能量,提出創新整合的解決之道。
  • 吳仁邦
  • 第 4 次課程
  • 第 4 次 2020-08-22
    (六)上午09:00~11:50
    後甲國中
  • 韌性城市
  • 主講:廖桂賢老師(台灣河溪網-召集人)
    全球「永續發展」新觀念的綠建築、生態工法、生物多樣性等概念,儼然已成為新世界的新標準,台灣初萌芽也已一段時日。在台灣有位未接受過台灣的慣行建築訓練,卻順利在西雅圖為基地透過參與及學習、研究,透過深度觀察與豐富資料轉化成「韌性城市」的研究學者-廖桂賢老師;面臨嚴重氣候變遷下的異常氣候,南台灣在2009年發生莫拉克水災,台南市也陸續在2018年8月23及2019年8月13日分別再發生嚴重水患,藉由特邀請廖老師來到台南社大,在「生態台灣系列講座」為我們分享「韌性城市」,研討我們可以如何改變觀念與對應到環境快速變化。
  • 吳仁邦
  • 第 5 次課程
  • 第 5 次 2020-09-26
    (六)上午09:00~11:50
    後甲國中
  • 台灣石虎保育
  • 主講:李璟泓(里山基金會-發起人)
    石虎曾經廣泛分布在全台灣各地,百年前的石虎皮曾經是台灣經常交易的物品,但石虎在台灣目前僅剩下苗栗、台中、南投還維持較多的族群,偶而在嘉義、彰化、新竹都只有個位數零星紀錄。搶救苗栗淺山地區的石虎,極為關鍵性,也可能關係到石虎能否在台灣長留在這塊淨土上繼續存活下來,因為苗栗縣整體開發及公路興建,顯現出就是台灣其他縣市環境開發破壞石虎倚賴的淺山環境破碎化之寫照。
    我們邀請李璟泓老師,遠赴台南來為我們解析石虎棲地面臨到的困境,石虎保育的關鍵性主題。
  • 吳仁邦
  • 第 6 次課程
  • 第 6 次 2020-10-24
    (六)上午09:00~11:50
    後甲國中
  • 從河說起
  • 主講:方韻如(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董事(創會第一任秘書長)
    近兩年來,台灣因政府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掀起一波全民關注的河溪水泥化治理工程被質疑,河溪流域擁有多元的生命及野生動物棲地,河溪更串連海陸城鄉間,貯滯輸送水資源,同時滋養及豐富了生命,支持農漁牧糧產,穩定氣候、循環生機。做為人,要享用這水所滋養的一切,都應認識豐饒多元曲哲跌宕的台灣河溪,以及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生物們,由方韻如老師為我們分享台灣東北角長年有水的河溪現況,引領我們一探東北角精彩的河溪生命力。
  • 吳仁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