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的民俗解析與實踐

人氣:572 人
課綱
學術/社會 民俗文化資產
- Facebook
- Google+
Pinterest

課程資訊
- 上課時間:
- 每週 三 晚上07:30~09:20(第一次上課日期:05 月 17 日)
- 開課地點:
- 台江文化中心(台南市安南區安吉路一段207號)
- 招生人數:
-
20 人
- 課程收費:
-
- 總學分費:1 學分 1000 元(9 週課程 / 一次上課 2 小時)
- 學期報名費:新生:200 元; 舊生:150 元
- 保證金:對於免收學費者(低收入或身心障礙)收取 1000 元
- 教材費:500 元
- 旁聽費:
每次 200 元

授課老師
- 最高學歷:
-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班
- 現職:
- 豐饒文化社總編輯
- 相關學經歷:
- 服務單位:豐饒文化社 職稱:總編輯 服務日期:2016年2月~至今
服務單位: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 職稱:執行長 服務日期:2007年7月~2018年12月
服務單位:民俗亂彈 職稱:執行編輯 服務日期:2016年~至今
李榮春文學推廣協會理事
三立電視台寶島神很大節目顧問
《吾愛吾家》民俗專欄,106年至今。
聯合新聞鳴人堂專欄作家,105年至112年。
曾任文化部「藝文教育扎根」輔導訪視暨評鑑委員,彰化縣、嘉義市文化資產訪視委員,屏東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等。

關於這一門課
1.為什麼想開這門課?希望帶領學員共同學習甚麼
常有人誤以為民俗是舊時代的「遺留物」或「過去式」,事實上,生活即是民俗,許多日常可見的文化價值觀,都屬於民俗思維的一環,此些民俗文化事項,既傳統又現代,既現實又超現實。
本課程期許透過深入淺出的民俗思維討論,帶領同學穿越古今,重新理解生活中的各種民俗事項,並以實踐民俗學為核心課程理念,讓我們一起在生活裡,做中學。
2.修此門課需具備什麼條件?
本課程無特別條件門檻,期許同學懷抱好奇心,藉由本課程在日常生活經驗中裡習得民俗知識。
3.上課的方式是怎麼進行的?學生可以有什麼收穫?
本課程預期採課堂講述方式,部分課程安排文化體驗,以便回應到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實踐。
4.如何取得學分?(評量方式)
採取課程參與、體驗實作,並期許同學完成學期觀察報告,以成果分享會形式共享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實踐。
5.備註&推薦書目
林茂賢,《大廟埕:林茂賢臺灣民俗選集》,臺中:豐饒文化,2018年。
林美容,《臺灣民俗的人類學視野》,台北,翰盧,2014年。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里仁,2010年。

各週課程規劃
- 第 1 次課程
-
第 1 次
2023-05-17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臺灣民俗學概述
-
民俗是什麼?台灣為何沒有民俗學科?
本課程預期帶給同學的民俗實踐又有哪些面向?
-
温宗翰
- 第 2 次課程
-
第 2 次
2023-05-24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媽祖、王爺、上帝公──海島生活與信仰潮流
-
台灣是海島國家,民間信仰發展相當多元且蓬勃,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神靈是怎麼一躍而為我們所敬奉的呢?一起重新來思考一下神明的誕生,還有不同時期的信仰潮流文化。
-
温宗翰
- 第 3 次課程
-
第 3 次
2023-05-31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天公祖與臺灣人的生命儀式
-
俗語說「命運天註定」,又說「恨命莫怨天」,到底天公是誰?祂為何既主宰人們的生死,又影響到每個人的命運,甚至時時刻刻出現在每個人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儀式裡。我們要怎麼敬拜天公?為何要敬拜天公?這個信仰文化表現出何種台灣人的命運觀呢?
-
温宗翰
- 第 4 次課程
-
第 4 次
2023-06-07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大駕、乩童、通靈人──平安符文化體驗
-
晚近,在影視媒體渲染下,乩童、通靈與法師的相關電影題材紛紛躍上螢光幕;或許你身邊正好也有幾個朋友擁有「敏感體質」或「特殊能力」?常有人認為乩童、巫師、法師等神職人員,是傳統社會知識落後時代的產物,但為何知識普及的現代社會,能夠與神靈溝通者反而有增無減呢?我們該怎麼看到日常生活中的這些信仰文化?
-
温宗翰
- 第 5 次課程
-
第 5 次
2023-06-14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台南歲時記
-
現行的日常生活中,仍大量使用農民曆,你知道農民曆的由來嗎?你知道二十四節氣是全世界共有的民俗嗎?你知道生活在台南府城,有什麼樣的歲時生活嗎?本堂課程將以台南歲時記為題,帶領同學認識專屬於臺南人的歲時節日。
-
温宗翰
- 第 6 次課程
-
第 6 次
2023-06-21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除瘟避諱五月節──香包文化體驗
-
端午節是為了要紀念屈原嗎?你知道這個特殊節日背後的意義嗎?你親手縫製過香包嗎?你知道要怎麼好好運用端午節來祈求整年度生活順遂嗎?本課堂將介紹台灣端午文化並以文化體驗形式,帶領學員製作自己的專屬香包。
-
温宗翰
- 第 7 次課程
-
第 7 次
2023-06-28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酒肉民俗學
-
「乎乾啦!」是台灣社交禮儀常見的招呼詞,台灣人喜歡喝酒,但適合喝酒嗎?日常生活中有什麼飲酒文化?酒與肉在民俗裡有什麼樣的故事與象徵意義?你會划酒拳嗎?台灣受到日本文化影響,又有什麼樣的酒拳文化呢?
-
温宗翰
- 第 8 次課程
-
第 8 次
2023-07-05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臺灣醫療民俗與健康照料體系
-
台灣是亞洲漢醫文化圈的國家之一,日常生活有什麼常見的民俗療法?寺廟裡的藥籤真的有效嗎?神明會開藥方給信徒使用嗎?當前社會醫療事業相當健全發達,我們還需要這些醫療民俗嗎?現代生活中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治病救助的濟世服務呢?
-
温宗翰
- 第 9 次課程
-
第 9 次
2023-07-12
(三)晚上07:30~09:20
台江文化中心
-
說一則在地的故事──民間文學分享與採集
-
嘉慶君有來過台灣嗎?對很多歷史研究者而言,往往對此說法嗤之以鼻,為何民間社會仍有許多人堅信嘉慶君來過台灣呢?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傳說、神話、民間故事是如何生產的呢?你能說出一則生活周遭的傳說故事嗎?你知道台灣有什麼民間故事嗎?你知道如何採集台灣民間故事嗎?本堂課程將帶您一窺台灣民間文學的採集方法。
-
温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