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致元繪本分享工作坊-我創作,因為我思考

人氣:1537 人
課綱
- Facebook
- Google+
Pinterest

課程資訊
- 上課時間:
- 每週 日 整天(第一次上課日期:10 月 10 日)
- 開課地點:
- 台南社區大學(台南市公園路750號)
- 招生人數:
-
45 人
- 課程收費:
-
- 總學分費:0 學分 400 元(1 週課程 / 一次上課 5 小時)
- 學期報名費:新生:200 元; 舊生:150 元
- 保證金:對於免收學費者(低收入或身心障礙)收取 1500 元
- 旁聽費:
本課程不開放旁聽

授課老師
- 最高學歷:
- 無資料
- 現職:
- 無資料
- 相關學經歷:
- 多年來,陳致元將成長經驗轉化成一幅幅真摯的畫面。曾獲美國國家教師會年度最佳童書、美國《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童書、金鼎獎最佳插畫獎、日本圖書館協會年度選書、金蝶獎金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等多項殊榮。
出版《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沒毛雞》《米米說不》《米米愛模仿》《米米學收拾》《小魚散步》《阿迪和朱莉》《大家一起拔蘿蔔》《Guji Guji》《想念》。

關於這一門課
1.為什麼想開這門課?希望帶領學員共同學習甚麼
陳致元是個有故事的人。細膩的觀察力來自他的童年,他的家。
陳致元喜歡「讀人」,他常覺得每個人都像本小說,但小說精不精采,就要看人生怎麼過。
陳致元說:「繪本是個活的路,進入以後會發現很多分支,不同年紀的人,會看見不同的心情和故事!」
台南社大邀請過繪本作家如:陳璐茜、童嘉、李嘉倩等來分享個人創作經驗與歷程,期待啟發同學對繪本創作的興趣,學習聆聽故事來創造故事,期待您10月10日來此慶祝國慶,收集人生的感動!
2.修此門課需具備什麼條件?
對繪本感興趣
3.上課的方式是怎麼進行的?學生可以有什麼收穫?
分享所創作的繪本,分享如何培養閱讀「人」、創作靈感的來源。
1.創作經驗分享
2.繪本的欣賞與運用
3.互動與分享
4.如何取得學分?(評量方式)
出席與參與度
5.備註&推薦書目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沒毛雞》《米米說不》《米米愛模仿》《米米學收拾》《小魚散步》《阿迪和朱莉》《大家一起拔蘿蔔》《Guji Guji》《想念》。
2009-08-04公視晚間新聞(繪本作家陳致元 作品膾炙人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OWbSNjhNC8&feature=player_embedded#!

各週課程規劃
- 第 1 次課程
-
第 1 次
2010-10-10
(日)整天
305教室
-
遇見繪本作家 陳致元
-
上課時間│下午1:30-5:30
在與繪本作家陳致元見面前,請先閱讀陳致元的專訪喔!10月10日早上10點您會更親近陳致元分享的繪本!
請學員攜帶繪畫用筆如 色鉛筆.簽字筆.鉛筆
文/吳昭怡
天下雜誌 第315期 2005/01/15 出刊
比約定的時間稍早來到,童書圖文作家陳致元一身自然的色彩出現在星期六下午,熱鬧的台北街頭。暗綠色運動風衣搭配土黃色的登山褲,陳致元的身上散發出清爽、有精神的氣息。
還不到三十歲的他,是國內少數能畫圖又會寫故事的童書創作者。「陳致元」三個字對台灣讀者可能有點陌生,但在搜尋網站鍵入「Chih-Yuan Chen」,隨即跳出數頁英文、日文和韓文的介紹。他的第三本作品《Guji Guji》英文版剛登上二○○四年《紐約時報》圖畫書暢銷排行榜第十名,在美國上市不到三個月,就賣出五萬五千本。
他是個努力而且幸運的創作者。二○○○年出版第一本童書,就獲得國內信誼幼兒文學獎的肯定。
用圖畫說故事
接著,他的作品都在國外大放異彩。像第二本童書《小魚散步》是個關於旅行的故事:爸爸要主角小魚到雜貨店買蛋,沿途她如何發揮想像力,把買蛋這件平凡的差事變有趣。有一幕,小魚撿起地上藍色的玻璃彈珠望出去,世界突然變成一片彎彎的,藍藍的海。
二○○三年,《小魚散步》被美國《出版家週刊》評選為年度最佳圖畫書,《華盛頓郵報》稱讚它是「繪本書裡的珍寶」。
為什麼他說的故事能飄洋過海,打動人心?「他是個用圖畫說故事的人,」兒童文學工作者劉清彥印象深刻,好多次他念陳致元的童書給幼稚園的小朋友聽,還沒開口,小朋友光看著圖就笑了開來。
翻開陳致元的繪本,他反覆訴說的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親情之間的愛。陳致元從家庭日常生活的互動取材,他談了失業、談身份認同,甚至也談死亡。「有點扎心,」劉清彥覺得,「但這是真實世界裡,每個人都會面對的生命經驗。」
就像在《Guji Guji》裡,主角小鱷魚陰錯陽差誕生在鴨子家,它曾經很困擾自己的身分,最後它想清楚了,原來自己是隻「鱷魚鴨」。一位國外讀者在亞馬遜網站寫下他的讀後心得,「原來真正的家不是來自血緣關係,而是愛。」
靠想像力環遊世界
至今,陳致元已經出了四本童書,雖然他的作品受到國外歡迎,但他也曾為了生計要打工賺錢。某種程度,這反映出台灣童書創作者的困境。
於是,常有人好奇地問他為何一直想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每個孩子都是個奇蹟,」陳致元靦腆笑了笑,「看到他們笑,我就覺得很值得。」
和英出版社總編輯周逸芬認為,陳致元擅於表現光影的氛圍和人物的表情變化。周逸芬印象深刻,有次朋友看到《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裡,陳致元畫一隻小熊因為知道父親失業,收不到聖誕節禮物的失望眼神,結果「心都酸了。」
陳致元是個有故事的人。細膩的觀察力來自他的童年,他的家。
出身屏東市的他,在家排行老么,哥哥姊姊都長他四、五歲,從小他都一個人玩。因為家境不算太好,沒有多的錢給他買玩具,每天忙著四處打零工的媽媽想了個辦法,要陳致元坐到她身邊的小椅子上,「你看,大街上有路人來了。」小小的陳致元被媽媽的話吸引過去,就這樣看出了興趣。
長大的他跳下小椅子,漫步在巷子裡去看陽光照在地上的變化,走進森林裡去聽動物怎麼叫。回家的路上,他假裝自己是導演,說故事給自己聽。「因為我沒有就等於有,沒有的時候,就靠想像力把它想出來,」陳致元眼神真切地說。
陳致元很多的學習並不是來自書本,而是生活。小時候他的功課不是很好,當同學們整天想著升學,他只記掛著去溪旁釣青蛙,到草原放風箏和畫畫。為了生活,陳致元曾到鐵工廠打零工,那個時候他常找工廠裡的老師父聊天。雖然老師父學歷不高,身上也總是不太乾淨,陳致元卻從他的身上學會專業。
陳致元常覺得自己像台容量超大的攝影機,腦子裡存著一張張彩色相片。有個畫面他一直放在心底:有天媽媽要他去幫忙買東西,陳致元一直吵鬧著,除非媽媽給他玩具。最後他拿起藍色原子筆開始在牆上畫海底世界。他踩著桌子椅子,一路高低起伏,從客廳畫到廚房,最後當然少不了被挨打。可是愛乾淨的媽媽,卻沒把陳致元畫的海底世界擦掉。一直到他升上國中,想找同學回家玩,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才拿油漆塗掉。
這件事對陳致元影響深遠,「媽媽沒有讀很多書,她不會教我,卻影響了我。」雖然家裡貧困,但陳致元的心理卻很富有。尤其是媽媽給的尊重和安全感,都成了他日後踏上童書創作的支柱。
翻開他的作品,彼時看似困頓的成長時光,現在都成了童書裡鮮活的場景,傳送到世界的角落。
專注的力量
自強號飛快穿過稻浪翻滾的農田、風吹過竹林沙沙作響、小朋友跟著貓的影子走路、台灣住家常見的鋁門窗和排油煙管……,陳致元的創作裡有著他對生命的體會,對親情的信仰。
他的第一本童書《想念》,正是追思媽媽的作品。有個女孩坐自強號回家鄉的途中,拿起相簿一頁頁地翻著,思緒也跟著掉進夢裡。她看到好久不見的童年玩伴,媽媽張開了雙手在家門口迎接她的歸來。女孩緊緊地抱著媽媽,卻好像什麼也抱不到,夢醒了,原來媽媽早已離開人世。整本繪本沒有一個文字,借用藍天、綠野、紅花來當主角,演出這部無聲的紙上電影。
在信誼基金會出版社總編輯高明美的眼中,陳致元是個很專心,而且能沉得住氣的創作人。
高中畢業當完兵,陳致元就離開屏東北上工作。非科班出身的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一個故事要沉澱一兩年,才開始畫草圖。一張圖常要修改五、六次,好不容易一本書做完了,他覺得不滿意,又重頭來過。有時候為了一句話,他也琢磨許久,直到小朋友聽得懂為止。
陳致元的朋友透露,其實童書創作收入不多,也不固定。偶爾有人找陳致元畫圖,他卻都婉拒了,因為他只一心只想作把童書做好。
為了不被干擾,他不太接受採訪。一個人住在台北新店花園新城,每天早上打開窗戶,就是一片綠油油的山景。陳致元的個性一如他的創作風格內歛、沉穩。他慣用簡單的文字去說故事,卻又讓人覺得餘韻不散。聽陳致元說話,語氣始終輕輕緩緩,他的話不多,字字句句都是想了又想才會出口。這倒不是因為他想說出什麼漂亮的話,「而是每一秒鐘,人都在改變,」他說。
至今,陳致元沒有改變過的是他喜歡「讀人」的習慣。他常覺得,每個人都像本小說,但小說精不精采,就要看人生怎麼過。
從屏東到台北,從台灣到世界,陳致元用專注和熱情,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
陳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