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報名| 請準備 一吋照片1張 、身分證件正本備查、報名註冊費200元、學分費。
● 舊生報名| 請準備 學員證、報名註冊費150元、學分費。
● 設籍...[詳全文]
★ 舊學員登入系統:帳號、密碼皆為個人的「身份證字號」(英文字大寫)
★ 點選欲報名的課程,再點「我要線上報名」,之後再按確認繳費。
★ 領有身...[詳全文]
● 12/29(日)上午9:00起 新舊生 同步開放 線上報名/線上轉帳
● 12/30(一)起 開放 現場報名
● 部份課程分時段開放線上報名,請見報名須知,以取得線...[詳全文]
希望以「愛情」作為課程規劃的主體,由「愛」所衍生的相關議題,加以串聯性別議題、族群關係等不同的主題,並且試圖打破「愛情」這個框架,將主題更為擴大,規劃包括以歷史向度或空間向度的課程,例如,在什麼樣的空間、或媒介(老照片、書信、msn、臉書 、飲食、追求方式,如情書、吉他等等)之下,有什麼樣的愛情故事,不同世代、族群的結婚儀式,辦桌文化與電子花車歌舞團,又涵蓋何種社會意涵?為什麼情人節開始送巧克力,在當代消費文化與漫畫、戲劇的影響,其背後的文化意義?
期望能夠從「愛情」這個主題出發之外,更希望可以對於跨性別、多元家庭、跨國婚姻下的外籍配偶等方向,從「愛情」的角度切入。規劃像是從歷史的角度看不同世代的大人物小人物的愛情故事側寫,像是日治時期陳君玉曾寫過一首流行歌〈跳舞時代〉中所唱出的:「阮是文明女,東南西北自由志,逍遙佮自在,世事怎樣阮不知,阮只知文明時代,社交愛公開,男女雙雙,排做一排,跳TOROTO,我尚蓋愛。舊慣是怎樣,新慣到底是啥款,阮全然不管,阮只知影自由花,定著愛結自由果,將來好不好,含含糊糊,無煩無腦,跳TOROTO,我想尚好。」也透露出因現代化、西化所產生「自由戀愛」的觀念所象徵的進步性。而過去我們所閱讀的歷史人物,彷彿被剃除血肉,僅存無情無欲的木偶人物,因此,透過他們的「愛情故事」,歷史的觀點也因此有所不同。或者,扣連著一九四九年因戰亂流離遷徙、流亡的外省族群,戰火之下的愛情與離別,輾轉至台灣後落地之旅。而如瓊瑤,乃至玄小佛、席娟等所謂「通俗愛情小說」,在租書店非常盛行的年代,訴說多少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贏得多少少女的眼淚?而除了在「三廳」——餐廳、客廳、咖啡廳——之外,哪裡能是愛情發生的場所?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生活之中,愛情又如何展現?順著這樣的足跡,挖掘屬於我們父親、母親的愛情故事。後來,「愛情」進入網路世代,在MSN上的徹夜長談,聽到「登登登」的訊息通知就偷偷心跳加速,偶像劇《敗犬女王》、《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等,則又刻劃了什麼樣的現代都會女性的愛情型態?
另外,性別跨界的情感生活,在過去強調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價值,同志與拉子同樣有情感情慾的拉扯,如同許多的文學文本,像是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白先勇的《孽子》,某程度上呈現同志情慾的壓抑與困境,卻在主流社會中不斷邊緣化。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多元性別與多元家庭的可能,逐漸開始為人們所知,所接受。作家陳雪,自2011年開始,在臉書上以「人妻日記」分享自己結婚後的生活瑣事,一開始尚未公開與女友結婚的消息,但「早餐」與同居記憶的美好/或爭執,愛情有著各種樣貌,在陳雪與「早餐人」身上,透過陳雪的文字則顯得甜美而療癒。有別於陳雪小說創作中的陰暗幽微、輾轉顛沛,也經由「臉書」這樣的媒介,呈現出一種「多元家庭」的樣貌。我們期望透過課程安排,除破除過去「一元」化家庭組成的既定模式,將「自由戀愛,平等成家」的議題帶入,探討過去「我的『家庭』真可愛」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與「家」的固有組成,也期望照見不同性別和性取向的愛情故事。
最後,隨著全球化跨國資本流動快速,大量移工如候鳥一般,從一個城市飛到另一個城市,他/她們的情感世界又是如何?而歷來作為移民社會的台灣島嶼,面對新移民的跨國婚姻,如何在台灣落地成家,「他鄉」如何變成「故鄉」?課程的尾聲,期望納入更多種面像愛情的可能,體現與記錄這跨族群與世代的歷史足跡。在課程的安排中,以社會上熱門討論的議題作為題材,將性別觀念、社會科學的論點與日常生活融合為一,讓學員們學習到主題明確的教學內容。期望能讓社區大學的學習,成為台灣歷史文化的累積、社會研究的基礎資源,以及所有對於女性身體能夠「跨界理解」,並打破主流價值觀所建構出的傳統思維。
具備對書寫以及生命史感興趣的女性即可。凡是具有學習熱忱,都十分歡迎。
帶領學員透過閱讀重新看見跨族群與歷史世代的「愛情」故事,藉由創作文字與自己身體的對話,和課堂上的文本、文學內容連結,也藉由各式創意的上課方式:如文學文本與影像文本閱讀、老照片分享與蒐集等,引導學員進行閱讀與寫作,以引發彼此討論、激盪共鳴。
最後一堂課程訂於12/15週日,將著手整理課堂互動及成果展記錄,以及收錄本期學員課堂互動文字心得作品,留下女性、族群及身體與醫療的生命經驗記錄,作為不同身體經驗及族群相互對照的生命史典藏。從女性身體及醫療經驗生命史的回顧中,呈現個人互動中的真實樣貌。
出席:20%、課程參與:30%、作業與成果展:50%
建議閱讀書目│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沈秀華,臺北市,玉山社出版,1997。
《阿媽的故事》,臺北市,玉山社出版,1995。
《阿母的故事》 ,江文瑜編,臺北市,元尊文化,1998。
《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曾秋美,臺北市,玉山社出版,1998。
《傾聽她們的聲音 :女性口述歷史的方法與口述史料的運用》,游鑑明著,臺北縣左岸文化,2002。
《台灣客家女性》,張典婉著,臺北市,玉山社出版,2004。